聖達彌盎


作者:教理推廣中心

對象:成人

主旨:向學員介紹,聖達彌盎神父為了扭轉莫洛凱島痲瘋病患的命運,如何完全奉獻了自己

時間:60分鐘

準備:圖片、字卡、磁鐵、一張心形的祈禱單、筆

歡迎及會前禱

 

引起興趣

建議時間:3 分鐘

 

在成長的過程中,你感受到被人疼愛嗎?誰疼愛了你?你第一個想到的人是誰?他做了什麼,讓你感受到他愛你?(教理講授人邀請兩位學員分享)。

 

發揮主題

建議時間:40 分鐘

 

今天要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。這故事讓我們看看主角如何以基督的愛,用心地去疼愛一群極需要被愛的人。名字叫作若瑟-迪‧沃斯特(Joseph De Veuster)。若瑟於1840年1月3日出生在比利時 的推媚樓 村(Tremeloo)。若瑟在出生的那天就領了洗,從小家人稱他為傑夫(Jef)。

 

他們的父親擁有一座農場,出售穀物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。沃媽媽重視孩子的信仰,每天都為孩子講述道理,以及聖人和殉道者的故事。家中擺設了聖像,提醒家人要恭敬上主。

 

有一天,傑夫在避靜後,深受感動,就把他想作神父的念頭告訴了父母。沃爸爸要傑夫多花些時間,為聖召作分辨。經過一段時間的祈禱和思考後,1858年聖誕節,傑夫對爸媽說,他意識到天主召叫他過修道的生活。一個月後,傑夫去了魯汶,加入二哥奧古斯所屬的耶穌瑪利亞聖心修會。

 

一天中傑夫最歡喜的時刻,就是夜裡在聖體前祈禱。聖心會會士每晚都輪流在聖體前守聖時;傑夫選擇在兩點到三點之間守聖時。因為過去在農場上的工作經驗,讓他知道那段大地沉浸在靜默中的時段,是非常美好的。通常守聖時後,傑夫不再回去睡覺,他繼續祈禱,在破曉前的寧靜中聆聽天主。

 

1860年10月7日,傑夫發了初願。修會給他的會名是達彌盎(Damien)。會士們都看得出修道生活為達彌盎帶來的喜樂。

 

一天,修會接到一封信,請聖心修會派遣神父前去夏威夷 傳教。修會挑選了磐飛里和其他五位神父,以及十位耶穌瑪利亞聖心會修女前去。可是臨出發前,磐飛里患了傷寒,無法成行。達彌盎於是寫信給會長說:為了不浪費已購買的船票,請會長准許他替代哥哥,前去夏威夷傳教。會長答應了達彌盎的請求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達彌盎立即進入當地的大學,為升神父作最後的準備。1864年5月21日,達彌盎晉升神父,並被派往普納村(Puna)傳教;普納村共有350位天主教友。達彌盎神父發現光憑神學知識的灌輸,無法感化當地的居民。他努力以關愛和生活見證使居民認識福音以及教會的教導。當地的人都以Kamiano稱呼神父。達彌盎神父喜歡夏威夷人,尤其欣賞他們溫和善良的心地。

 

一開始,達彌盎神父就在夏威夷島上以自己的雙手,建造了許多聖堂。神父本來就是個好木工,加上體力充沛,做起事來又快又好。可惜他很少有機會見到其他神父;離他最近的神父也住在150公里外,加上達彌盎神父每兩年才去檀香山一次,這使神父長久都無法辦告解,也使他感到很孤單。

 

早從1823年起,夏威夷就有痲瘋病歷的記錄。

 

1865年6月,政府將莫洛凱 島的卡拉瓦 (Kalawao)劃為痲瘋病患的隔離區。1866年年底,150名痲瘋病患被強行押上渡輪,送到莫洛凱島。這些病患在最需要家人關愛與照顧的時刻,卻被迫與家人分離,並被遣送到一個醫藥、食物及基本生活用品都極匱乏的陌生之地。1866至1873年間,莫洛凱島有40%的病患因為絕望和得不到照顧而死去。其他的病患,不是遭人凌虐,就是欺凌他人。整日暢飲自己釀製的酒,過淫蕩的生活,成了島上居民的另一種死亡。一家報社的報導指出,這該是宗教界與醫療界出面幫助痲瘋病患的時刻了。

 

1873年5月10日,一艘貨輪載著五十名痲瘋病患與幾頭牛隻駛向了莫洛凱島;梅主教與達彌盎神父也在船上。船靠岸時,莫洛凱島上的居民都跑來迎接他們。主教向大家說了先知性的預言:「我為你們帶來的這位神父,將是你們的父親。他愛你們,他願意成為你們中的一員,與你們同生共死。」

 

檀香山的衛生局得知達彌盎神父上了莫洛凱島後,極不滿地抱怨教會沒有事先取得衛生局的同意。衛生局處處刁難教會,並且只准達彌盎神父在卡拉瓦隔離區生活與工作。如此,達彌盎神父不能與住在莫洛凱島上其他地區的非痲瘋病患往來,也不能向他們傳教或作他們的本堂神父。他也無法與其他神父接觸,或向他們辦告解。

 

達彌盎的會長墨神父,了解達彌盎的精神需求。一天,墨神父坐輪船去莫洛凱島,打算探望達彌盎神父,並聽他的告解。但是船長禁止墨神父下船,達彌盎很快地找來一艘小船,划向渡輪卸貨的港口,可是船長又禁止達彌盎神父登上渡輪。於是神父就在小船上,大聲地以法語向站在甲板上的會長告解,因為在場的人都聽不懂法文。渡輪離港時,船員聽見墨神父正大聲向達彌盎神父唸赦罪經。

 

神父看見痲瘋病患一年只由政府配給一件衣服和一張床單。由於換洗衣物不夠,使病菌快速傳染、病人提早死亡。神父於是為病人向外募捐衣物。

 

初到隔離區時,神父每天必須走一大段路為自己和病人取水。神父很快就在卡拉瓦裝水管,解決用水問題。但是神父仍每天為失去腳、不能行走的病人提水。

 

神父阻止島上強者欺負弱者的野蠻行為,也禁止病患狂飲、過姦淫放蕩的生活。神父把衰弱的病人與虐待他們的人隔開;蠻橫的病人病危時,神父仍然會忠實地陪伴在他們的身邊。

 

神父教導有能力工作的病人耕種農作物。病患甚至可以向政府出售自己生產的馬鈴薯。神父說服政府,把病患的零用金由每年6元增加到10元。工作的病人可以賺取工資,並去隔離區的商店購買所需。只是隔離區商店的物價實在是高得離譜,令神父深感不滿。

 

在神父的教導下,病患也開始種植花草、學習騎馬、組織歌詠團,彈奏各種樂器,樂器都是由神父自己製作,或購買、或募捐而來的。為喜歡運動的病患,神父舉辦各種田徑賽;參賽者中,也有失去一隻腳或雙腳的病患。樂團裡的團員也有許多人四肢不全,只能用他們所剩的幾根手指彈奏樂器。在一次演奏會中,兩名病患合奏風琴,他們四隻手的手指頭加起來剛好湊足了十根指頭。神父也常為病患舉辦各種活動,如烤肉、野餐、歌唱比賽、釣魚和園遊會等,使他們不致因病痛以及與家人隔離,而終日憂悶哀傷。

 

達彌盎神父把自己完全奉獻給他的痲瘋病患。他不分晝夜地照顧病患,盡量滿足他們身體與精神的需求。神父知道,為了讓病人活得更久、更舒服,他一定要想辦法提高病患的生活水準、減低不必要的病痛、建立持續的醫療管道。

 

神父從隔離區小醫院的醫師那裡,學會了照顧病人的各種知識與技術:例如用藥、藥量、消毒、衛生、開刀、截肢、包紮等等。每天一大早,神父就到醫院去領取藥品、繃帶、油和其它醫護用品;然後到病患住處,為他們做醫療護理。他還經常打掃病人的住處,為他們抹身、清洗床單、消毒傷口、包紮四肢、切除潰爛的肌膚或肢體。

 

達彌盎神父剛到隔離區時,看見死去痲瘋病患的遺體不是被丟棄,就是被埋入一個極淺的洞裡,常常遭到野狗吞噬;其情其景,令他感到慘不忍睹。為尊重亡者、為敬重他們的永生,神父總共親手製作了六百多具棺木,並以隆重的教會殯葬儀式,紀念每一位去世的病患。居民看見他們死後也將得到如此有尊嚴的禮遇,對神父更加敬愛。

 

神父特別關心隔離區的幼童。達彌盎一來到卡拉瓦,立即設立了孤兒院,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保護與照顧。神父與男孩們共用一個廚房,也常與他們一起進餐。達彌盎神父開始養牛,使孩子們有牛奶喝。

 

病人來教堂參與感恩祭時,總是圍繞在神父身邊。神父在聖堂內置放了奉獻箱;他要讓這些貧窮的病患也享有「奉獻」的權利與尊嚴。不過這些奉獻箱比較特別,箱內放了鈴噹,因為許多病人已失去視力;他們聽到了鈴聲,才確知他們的捐獻進入了奉獻箱。

 

達彌盎神父在卡拉瓦隔離區辛苦耕耘的成果,很快地就因報章雜誌的報導而傳揚開來。世界各地許多善心人士都慷慨捐獻,來協助神父的工作。1881年9月15日,夏威夷的皇后(Queen Liliuo Kalani)也乘渡輪前來探訪病人。皇后看到病患得到這麼好的照顧而感動得流淚。之後,夏威夷國王頒發了一個十字榮譽徽章,獎勵達彌盎神父。

 

1884年12月的某一天,神父在檀香山會院過夜時,不小心打翻了一碗剛煮沸的開水。熱水雖然燙傷了達彌盎神父的腳,但院長,傅神父注意到達彌盎神父並沒有喊痛,反而若無其事般地看著他開始起泡的腳。傅神父意識到事態嚴重,立即請來醫師為達彌盎神父作診斷。後來,兩位醫師的報告都證實,達彌盎神父的腿與腳上的神經都已遭破壞,這是痲瘋病的典型症狀。

 

自從沃媽媽獲知兒子感染痲瘋病的消息後,就病倒了。她成天看著兒子的相片和聖母像。1886年4月6日,沃媽媽就在凝視著兒子的相片時去世了。母親去世的消息,對達彌盎神父來說,是另一個沉痛的打擊。

 

神父失明了。他請求同伴晚間為他誦唸日課與聖書。病菌不但奪走了他的視力,還奪去了他的嗅覺與觸覺,只為他留下聽力。不久神父又感染肺炎、開始發高燒。神父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。

 

當神父聽說瑪利安姆姆和她的修女抵達了隔離區時,興奮地起床迎接修女們,並抱病為她們介紹隔離區的居民與未來的發展。神父放心了,天主派遣了善心人士來照顧他的病友。修女的到來,給了他力量;神父又開始探訪病患,並為病患的房舍建蓋屋頂。

 

達彌盎神父的右手因發炎而腫脹的可怕。他不斷地腹瀉,也咳得厲害,病菌進入了他的肺部和腸胃,他已無法平躺。1889年3月19日,神父不再能起身。他躺在臥房地面的草蓆上,發著高燒、身體不停地顫抖著。

 

1889年3月30日,神父向一位來訪的聖心會士辦了告解,並欣慰地得知已有人把縫製好的蓋棺布由檀香山送來了。神父的房間從早到晚擠滿了病友。這些年來,他們都能自由進出神父的住宅。神父是他們的父親;如今天主更把他們受苦的標記刻在神父的身上。

 

1889年4月15日早晨,神父在同伴和病友的哭泣與祈禱聲中,面帶微笑,如嬰兒沈睡一般,與世長辭。

 

莫洛凱島上的聖堂,鐘聲齊鳴,向所有居民宣告痲瘋病患失去了他們的父親。這些年來,達彌盎神父總是身穿老舊的司鐸黑長衣,戴著已破爛不堪的傳教士帽子;但是躺在棺木裡的達彌盎神父,卻換上了潔白的祭披,手裡握著他發願時的十字架。

 

神父被埋葬在卡拉瓦的露兜樹下,也就是他剛抵達隔離區時露宿過的那棵大樹。1936年1月27日,在比利時國王(King Leopold III)的請求下,美國羅斯福總統(Franklin Roosevelt)把達彌盎神父的遺體送還給比利時。1995年6月,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將達彌盎神父,這位舉世景仰的人道僕人,列為真福品。2009年10月11日,教宗本篤十六世又將達彌盎神父列為聖人品。

 

融入生活

建議時間:10 分鐘

 

聽了達彌盎神父的故事,你有什麼感想?你能說出你佩服他的是什麼嗎?是他對痲瘋病患那慈父與善牧的愛顧?是他不畏艱難,即使自已的名聲受到攻擊,仍全心維護痲瘋病患生命尊嚴的勇氣?是他與痲瘋病患完全認同的真愛?是他在苦痛中信靠上主的毅力?是他愛到底的給予?……現在老師要發給每人一張心形的祈禱單;請把你的感想寫在祈禱單上。(若時間充裕,5分鐘後,教理講授人可邀請學員輪流分享自己所寫的心得。)

信仰實踐

建議時間:5 分鐘

 

今天,你願意請求聖達彌盎幫助你的是什麼?

複習結論

建議時間:10 分鐘

 

教理講授人帶領學員祈禱(畫聖號、為天主賜給世人聖人達彌盎神父,作我們走向天國的嚮導,感謝天主),並請每位輪流說出向達彌盎神父的祈求。最後,可一起唸一遍聖三光榮頌,結束今天的聚會。

註:聖達彌(St. Damien De Veuster) 盎紀念日:5月10日

 

 

此教案取得『耶穌聖心會』(Sisters of the Society Devoted to the Sacred Heart, USA 簡稱 SDSH)授權,淮許使用『全人教理講授五步驟』教學法的設計原則,以及五步驟的專有名稱:「引起興趣」、「發揮主題」、「融入生活」、「信仰實踐」、「複習結論」。

想了解更多的內容:請看『全人教理講授五步驟』教學法

     

相關下載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