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宗徒

 

「耶穌出去,上山祈禱;他徹夜向天主祈禱。天一亮,他把門徒叫來,由他們中揀選了十二人,並稱他們為宗徒。」(路 6: 12-13)「賜給他們制伏一切魔鬼,並治療疾病的能力和權柄,派遣他們去宣講天主的國,並治好病人……他們就出發,周遊各鄉村,宣傳喜訊,到處治病。」(路 9: 1-6)

 

但是宣傳福音的路好走嗎﹖耶穌曾說過: 「誰若願意跟隨我,該棄絕自己,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。」(路 9:23)又一再地強調--基督徒必須拋棄一切!因為會去沒有枕頭的地方,只願宣揚天主的國!(路 9: 57-62)「人要把你們逐出會堂,並且時候必到,凡殺害你們的,還以為是盡恭敬天主的義務。」(若 16:1-2) 耶穌明白地告示宗徒—祂將在十字架上先嚐苦杯,跟隨祂的人當不能倖免,必也受極大的考驗。

 

「我給你們講了這一切,是要你們在我內得到平安。在世界上你們要受苦難;然而你們放心,我已戰勝了世界」(若 16:33)毫不退縮的門徒,不畏強權、不畏逼迫地為眾人樹立了不朽的典範。西滿伯多祿即說:「主! 惟你有永生的話,我們去投奔誰呢?…」(若 6: 68)

 

耶穌在臨終贈言時,說:「永生就是:認識你,唯一的真天主,和你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」(若 17:3) 

 

的確,惟有上主有永生之道,信賴祂的人必得永生。就從您認識天主、追隨天主的時刻起,即開始步上這永生之路。 同時,  效法十二宗徒的腳步,  正是基督給我們的範例。

 

十二宗徒正等待著你、我能隨行在後...。

 

   

   聖伯多祿  St. Peter

 

原名西滿,耶穌給他改名為伯多祿,意為“磐石”;安德肋是他的哥哥,出生於加里肋亞湖北岸的貝特賽達城,身為漁夫。伯多祿在眾宗徒中,常居首位,擔任管理全教會的元首職。在尼祿皇帝時,為主殉道於羅馬,他的遺體葬於梵蒂岡山崗。


伯多祿是由他的哥哥安德肋介紹而認識耶穌,當耶穌召叫他時,他覺得自己是一個罪人,不配被主耶穌召叫(路 5: 8)。但是伯多祿也很快地相信耶穌是永生天主之子(瑪 16:16)。他也是個軟弱的人,在耶穌被捕時他三次不認主,後來十分後悔;耶穌復活後給他三次回答“你愛不愛我?”的機會。耶穌立伯多祿為教會的領袖(瑪 16:18─19)。

膽禮日:6/29,11/18,2/22    常常和保祿宗徒在一起


標誌: 手持鑰匙和書


鑰匙:權柄的象徵


耶穌把天國的鑰匙交給伯多祿,就是立伯多祿為管理教會的首長。


「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;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,在天上也要被束縛;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,在天上也要被釋放。」(瑪 16:19)


書:指伯多祿所寫的書信(伯多祿前書、後書)

伯多祿是漁夫的主保

 

 

   

   聖安德肋   St. Andrew

 

 

 

安德肋是第一位跟隨耶穌的門徒,他原來是跟隨洗者若翰,但當若翰看見耶穌走過,說:「看,天主的羔羊!」(若 1:36)安德肋就轉而跟隨了耶穌。並且找到了自己的弟弟伯多祿,向他說:「我們找到默西亞。」-意即基督(若 1:41-42)。領他到耶穌的跟前,他和伯多祿都是漁夫。他的個性是勇敢、謙遜和服務別人。


安德肋令人印象最深的特徵是他的名字:不是一般典型希伯來名,而是希臘人的名字,意謂著不容忽視的事實,即他的家族對不同文化的開放。


傳說安德肋曾去到俄國南方及巴爾幹島。日後,在阿卡雅(今希臘)的帕特辣斯(Patmos)港殉道,被釘死於「X」形的十字架上,為主殉道。希臘教會奉他為主保。


瞻禮日:11月30日


標誌: 倚靠在「x」形十字架前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聖大雅各伯  St. James the Greater


加里肋亞人,生於貝特賽達村,若望是他的弟弟;兄弟二人同時蒙召成為宗徒。大家稱他們為「雷霆之子」(路 9:54,谷 3:17),因為脾氣火爆,有一次撒瑪黎亞的一村莊不願接待耶穌,他倆就要耶穌毀滅這地方 (路 9:54)。在格黎帕為猶太王時,遭到黑落德的殺害。是宗徒們中為主殉道的第一人。


耶穌預言自己的受難、死亡和復活,好讓門徒有心理準備時,雅各伯和若望的母親也在場,便求主讓她的兩位兒子分坐主的左右,主卻答說:「我的爵,你們固然要飲,但坐在右邊或左邊,不是我可以給的,而是我父給誰預備了,就給誰。」(瑪 20:20-24;谷 10:35-45)


耶穌常帶著雅各伯、伯多祿和若望;他們目睹耶穌復活雅依洛的女兒(谷 5:21-43;路 8:40-56);耶穌榮顯聖容(瑪 17:1-3;谷 9:2-13;路 9:28-36)和山園祈禱(瑪 26:36-46;谷 14:32-33)。


相傳他在殉道前,曾到過西班牙傳教,所以他在西班牙,備受敬禮。


膽禮日 : 7 月 25 日


標誌: 手持枴杖、福音書卷


枴杖:說明雅各伯帶著朝聖者的枴杖。在聖保祿宗徒致迦拉達人書中說:「那稱為柱石的雅各伯、刻法和若    望,就與我和巴爾納伯握手,表示通力合作....」。稱雅各伯為柱石,說明雅各伯在耶路撒冷教會中所具有的權威與地位。(2:9)


    書:福音書的卷軸在手中的圖像,便是旅途中宗徒獻身宣告福音的典範,也現示基督徒生活具有朝聖之旅的特質。

 

 

 

 

   聖若望   St. John
 

 

耶穌臨終時,將自己的母親託給了這位門徒。他曾在撒瑪黎雅宣講福音。


羅馬皇帝多米仙(Domitian)在位時,聖人曾被丟入滾燙的油鍋之中,但卻毫髮無傷的走出,因此被流放到巴特摩島一年。乃爾瓦皇帝在位時,獲赦重回厄弗所;平安去世,享壽約百歲。是唯一活到老年而死亡的宗徒。


聖史是四部福音的作者之一。他的福音是一本個人化的記載,強調耶穌人性的一面。如:描述耶穌流淚(若 11:35);耶穌復活後出現在岸邊,正在打漁的宗徒們中,是若望先認出耶穌;他是耶穌鍾愛的門徒(若 13:23);在最後晚餐時,斜依在耶穌懷裡;在耶穌被釘時,他是唯一站在十字架下的宗徒,耶穌將最愛的母親,臨終託付給若望。


瞻禮日:12 月 27 日


標誌:手中的聖爵


瑪竇福音中耶穌對若望兄弟二人說:「我的爵你們固然要飲…」


傳說若望在傳福音時,有一位厄弗所大司祭挑釁說:「假如你想讓我相信你們的天主,那就請喝下這杯毒酒,若你不會受到傷害,我就信你的天主是真正的神。」若望接了過來,祝福了這杯毒酒,只見酒中毒物化成蛇逃了出去。這杯酒失毒性.不再具有傷害力。

 

 

 

   聖小雅各伯   St. James the Less
 

 

被稱為「小」雅各伯或「次」雅各伯,以別於「大」雅各伯。「大」、「小」之分,是依被耶穌召叫的先後,而非年齡的大小。他是阿耳斐的兒子(路 6:15),和耶穌是表親。


耶路撒冷的第一任主教,曾同伯多祿一起主持大公會議。許多人被他勸化,歸奉聖教。猶太教徒為此事不安,將雅各伯擁往聖殿的頂上,要求他告訴眾人不要信仰基督教。雅各伯站在聖殿高頂上,大聲高呼:「耶穌如今坐在天主聖父的右邊,日後要駕雲回到世上來。」下面的人聽了,歡聲雷動,一致頌揚耶穌。法利賽人和經師們彼此商議:「我們還是把他從聖殿頂上推下去,大家見了懼怕,才會聽從我們。」 便把雅各伯從聖殿頂上推下去,可是他跌在地上沒有氣絕。


在公元六十二年, 小雅各伯是被當時的大司祭亞納斯 (Ananus), 以不合法的途徑用亂石打死。


膽禮日:5 月3 日


標誌:手持棍棒,代表他擔任耶路撒冷主教。


在新約正典中,不特別針對某一個教會而的寫書信,被稱為「公函」。雅各伯書即為公函中的第一篇書信。呈現了十分具體而又實際的基督徒精神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聖瑪竇   St. Matthew


在希伯來文裡,他的名字意指「天主的禮物」,又名肋未,在葛法翁作過稅吏。 他曾在巴肋斯坦給自己的同 胞宣講福音,後在波斯傳教,被長矛刺死,為主殉道。


他住在葛法翁,耶穌公開傳教的地方,雖然許多人因為瑪竇是稅吏而排斥他,拒絕與他作朋友,但是耶穌看中了瑪竇,並選他做宗徒(谷 2:13─17)。


耶穌說:「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,而是有病的人。我不是來召叫義人,而是召叫罪人悔改」。當聽到耶穌召叫時,他捨棄了一切,立即跟隨耶穌。


瑪竇在猶太人中宣傳福音,當他決定將宣講的對象擴展至外邦族群後,他開始以母語寫下所宣講的內容,以寫作的方式為這些他即將離開的猶太人留下記錄,以免當他離開後,他所宣揚的耶穌生平事蹟也消失了。他引用了100次舊約中各先知預言,來說明耶穌的來臨是應驗經上的話,同時,他也記載了耶穌的族譜。


膽禮日: 9月21日


標誌: 手持書卷


他撰寫了瑪竇福音

瑪竇是銀行家主保

 

 

 

 

   聖斐理伯  St. Philip


雖是猶太人,卻和安德肋一樣,有個希臘名字,象徵著對外來文化的開放。在宗徒排行中,列居第五,也是首批宗徒之一。


耶穌遇見斐理伯,對他說:「你跟我來吧。」斐理伯一聽到耶穌的召喚,毫不猶豫,立即追隨,做了門徒。同時,前去通知巴爾多祿茂:「梅瑟在法律上所記載的,先知們所預報的,我們找著了。」「你來看看吧!」


耶穌用五餅二魚供五千人吃飽時,耶穌向斐理伯提出既明確又驚人的要求,他答說:「我們往哪裡買餅,叫這些人吃呢?」「即使有兩百塊銀幣的餅,也不夠他們每人分得一小塊。」(若 6:5─7)斐理伯能依情況做判斷,可見他是一個注重實際人。


在最後晚餐,耶穌對宗徒們說:「我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。除非經過我,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」斐理伯說:「主,把父顯示給我們,我們就心滿意足了。」耶穌對他說:「斐理伯,這麼長久的時間,我和你們在一起,而你們還不認識我嗎?誰看見了我,就看見了父。你怎麼說:把父顯示給我們呢?」(若 14:8─9)可見他的心直口快。


和安德肋、伯多祿同為貝特賽達人(若 1:44)宗徒斐理伯先對希臘人宣講福音,接著夫裡基雅 (Frisia),最後,依據各種不同的描述,他可能在耶辣頗裡 (Hierapolis) ,被釘於十字架或投以亂石的折磨而過世。

 

膽禮日:5 月 3 日  (與小雅各伯一起慶祝)

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標誌:斐理伯首次的傳道工作便是驅魔、醫治疾病及宣揚天主的王國。

 

 

 

 

   聖多默    St. Thomas


多默的名字來自希伯來文,有「一對、雙胞胎」的意思。最早有關他的記載,是耶穌為了使拉匝祿復活,冒著生命危險前往伯達尼、走近耶路撒冷。多默對其他宗徒提出:「我們也去,同祂一起死罷!」


眾人熟知的,是基督在復活的當晚,顯現給門徒時,多默不在場,懷疑宗徒分享基督復活的訊息,因而回應:「除非看見他手上的釘孔,用我的指頭,探入釘孔;用我的手,探入他的肋膀,我絕不信。」八天後,基督再度來到門徒中間,讓多默用手指觸摸他的釘孔和肋旁。多默因此發出了新約中最美麗的信德之言:「我主!我天主!」,宣示了基督在「聖言」、「默西亞」之外的另一本質。基督並且藉機教導:「沒有看 見而相信的,才是有福的」(若20:19-29)。


最後一個和多默有關的記載是在若望福音中,他見證了復活主耶穌在提庛黎雅海邊的顯現,以及奇蹟的捕獲。


當多默和其他宗徒一起親見耶穌升天後(瑪 28:16-20),一起領受了聖神(宗 1:12-14,2:1-4),並如耶穌所吩咐的,往普天下去傳福音!有一些證據顯示多默宗徒去了印度,也在印度殉道。


膽禮日 : 7 月 3 日          


標誌: 腰帶


傳說中,疑心重的多默,也懷疑聖母升天的事蹟。因此,聖母瑪利亞從天送來了她長袍的腰帶給多默,為了證明一切都是真實的。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聖巴爾多祿茂  St. Bartholomew  (瑪 10:3) 又名     納塔乃耳   St. Nathanael (若 1:45‚47)
 


這名字可能是阿拉美文的一種,意指「多祿茂的兒子」。關於他的記載並不多,往往只有提及十二宗徒名單時才出現。根據當今聖經學者解釋,對觀福音中的「巴爾多祿茂」與若望福音中,斐理伯帶來見耶穌的「納塔乃耳」(Nathanael)為同一人。耶穌一見他便說:「看,這的確是一個以色列人,在他內毫無詭詐。」(若1:47) 「納塔乃耳」意謂著「天主所賜與」。


根據歷史學家尤西比烏斯的記錄,巴爾多祿茂的足跡曾遠至印度傳教。又在 Golden Legend一書中描述了,在崇拜偶像的印度,巴爾多祿茂克勝了惡魔;也為國王的女兒驅魔,因而皈化了國王 (Polemius)和其家族的人。 然而巴爾多祿茂最後卻被國王的兄弟 (Astrages)逮捕,被活生生地剝皮並釘死在十字架上。


然而, 到了晚期的說法,即中世紀後的流傳,他是被鞭打而死的。


我們可以想見那幅在西斯汀大教堂裡十分著名的畫作-「最後的審判」,畫中巴爾多祿茂的左手拿著自己被剝下來的人皮,而人皮上的臉, 據說是畫家米開朗基羅的自畫像。


膽禮日 : 8 月 24 日


標誌:手持利刃,皮膚被剝


巴爾多祿茂曾傳教於印度。在亞美尼亞的阿耳巴諾頗里斯城殉道;被人斬首、剝皮,並倒釘在十字架上。


   書:象徵他對天主聖言的衷貞不二。

 

 

 

   

   聖西滿 (熱誠者)St. Simon

 


加納人,號稱“熱誠者”,相傳在近東宣講福音為主殉道。

 

據偽經記載(如 Abdias 著的 Historia certaminis apostolici),聖西滿,既聖猶達‧達陡的兄弟,兩人一同前往波斯傳教,同時命喪於當地司祭手下。


另一傳說則聲稱西滿是耶路撒冷雅各伯主教的繼承人,當時正值聖城被摧毀之際。

 

瞻禮日:10月28日 


(教會在共同慶祝他和達陡的瞻禮)

 

標誌: 手撐著長劍


(傳統中亦有長鋸為他被處死、殉道之說法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
   聖猶達 
  St. Jude(路 6:16)又名   聖達陡    Thaddeus(瑪 10:3)

 


他就是那位在最後晚餐時詢問耶穌「主,究竟為了什麼祢要將自己顯示給我們,而不顯示給世界呢?」(若 14:22)。


與「熱誠者」西滿是同胞兄弟(瑪 13:55,谷 6:3)。


在聖經上並沒有太多他的記載。 他在新約中寫了一封猶達書信,他是在敘利亞、波斯及其附近傳福音,最後為耶穌殉道,被斧頭砍死。

 

瞻禮日: 10 月 28 日

 

標誌: 手持一本書


代表新約中他所寫得猶達書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猶達斯 依斯加略  Judas Iscariot

 

   耶穌的十二宗徒中,只有他不是加里肋亞人,而來自猶大城。

   猶達斯出賣耶穌是因為他的環境中,有兩個極大的誘因:

   1.  貪財-若望福音記載說:「他是個賊,掌管錢囊,常偷取其中所存放的」(若 12:6)他是個愛錢甚過愛人的守財奴,於是以三十塊銀元
        出賣了耶穌,這在當時是可以買一個奴隸的價錢。

       

   2.  偽裝-他心中已經出賣了耶穌,仍若無其事與耶穌同桌吃飯;接著引領兵士來捉耶穌,卻以親吻,與耶穌問安。(谷 14:43-45)       
        事後,他悔悟自己所做的事,也無能像伯多祿一般尋求耶穌的寬恕,反而絕望地上吊自殺身亡。

        因出賣耶穌,不被列入十二宗徒。

 

 

   聖瑪弟亞   St. Matthias

 

    聖神降臨之前,在伯鐸的號召下,門徒聚集一處,準備選出一人以遞補猶達斯的空缺,滿全十二宗徒的數目。瑪弟亞曾經與耶穌相處過,
    從祂受洗到升天都跟隨了主。他具備了身為宗徒的資格。在     眾人祈禱中,依著天主的旨意選出了他。(宗1)

 

    傳說瑪弟亞去了卡帕多細雅(Cappadocia)傳教,並為主殉道。

 

    標誌: 槊 - 代表瑪弟亞殉道方式,為槊刺死。

 

    膽禮日 : 5 月 14 日

 

 

 

 

本頁圖片 © Rev. Fabrizio Tosolini, Xaverian Missionary Fathers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。
允許為教學使用;禁止複製使用於其他大眾場所。Used with permiss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
 

 

 

相關下載
TOP